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21 16:23:56 浏览: 次
原标题:2025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 江淮春潮涌 千帆竞发时
春风裁细柳,琼花映碧波。4月18日,千年古城扬州盛装迎宾,2025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如期而至。四海宾朋与满城飞花共赴这场春的盛宴。作为扬州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之一,本届盛会延续了“经贸搭台、文旅唱戏”的传统精髓,更以创新之姿点亮全球目光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国际顶尖科研团队、文旅产业领军者与海内外游客欢聚一堂,共绘合作蓝图,同赏“好地方”的盛世风华。
“烟花三月”是对接客商、招引项目的黄金时段。今年节庆期间,受邀来扬中外客商将超2000人;通过聘任一批招商引资全球伙伴,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加快构建招商引资全球网络;除开幕式现场压轴的重大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到5月底,扬州要完成全年新签约1200个亿元以上项目任务的60%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500个以上、服务业项目168个以上、农业项目60个以上。
近日,扬州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在全省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扬州斩获第一等次,邗江、高邮双双获评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创下该市在省级“统考”中的历史最佳战绩。这份亮眼的答卷背后,是扬州以“好地方”的担当破除“居中思维”、锚定“争一流”目标的生动实践从2023年“发力奋进年”到2024年“实干争先年”,再到2025年“冲刺决胜年”,这座城市用一年一步走的战略定力,在长三角坐标系中划出一道逆势上扬的“扬州曲线”。
“虽处江苏地理腹地,发展坐标绝不居中游。”2023年,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的动员令掷地有声。这场始于思想深处的“破冰行动”,让扬州人撕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标签。思想突破激发行动突围,赢得发展突进:2024年,扬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全省前列,1228个亿元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仪征市南京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工人们正全力开展项目二期建设,这座汇聚南京大学等各类新材料最新研究成果的“梦工厂”,从去年6月扬州市与南京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到项目一期封顶仅用9个月,折射出扬州人“顶格推进+专班赛马”的攻坚魄力。走进邗江数控机床“灯塔工厂”,机械臂划出银色弧线G信号实时传输着加工数据。这些场景,正是扬州“613”产业体系澎湃脉动的缩影新材料产业突破2000亿元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产业跻身“国家队”。新能源产业持续强链扩链,去年规上企业开票销售达782亿元,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占全国6%。生态科技新城华东航空谷内“低空+文旅”“低空+政务”“低空+培训”等应用场景应接不暇;扬州经开区骏驰通高端柔性项目开工,世界见证着“运河古城”向“智造高地”的华丽转身。
“过去跑20天的审批,现在两天搞定。”在生态科技新城政务服务中心,魏香展示带着打印机余温的营业执照。这背后是连续12年以“2号文件”迭代的改革决心:“智慧云勘验”让审批实现大幅提速,“办不成事”窗口兜底解决大量企业难题。当“苏质贷”为众多企业注入巨额金融活水,扬州以极高比例的企业满意度证明:营商环境不是抽象指标,而是企业家们点赞的“扬州温度”,是中钠能源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扬州速度”在今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15场重点经贸活动中,扬州将举办百家商会扬州行、百名外交官看扬州,以及海外“侨资侨智”扬州行等活动,主动邀请国际友人、华侨华人以及工商界代表走进扬州、了解扬州,实地感受扬州良好的营商环境。
人才聚则事业兴,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报告公布了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榜单,扬州位列全国第34名;20222024年,扬州新引进高校毕业生分别为22735人、利来国际入口25486人、30197人。近年来,扬州围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出台“人才新政15条”及17部配套文件,以“十万青年来扬州”工程为龙头,开展“扬州人才校园日”“百名博士扬州实践”“千家扬企校园引才”“万名大学生看扬州”等活动。“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扬州将正式发布人才新政“4.0版”,通过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优势、更富温度的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扬州用“三个年”的接续奋斗,将“居中思维”转化为“进位争先”的城市基因:从伺服电机基地的机器轰鸣,到低空经济首飞测试的破空之声;从大运河畔古城复兴的文化脉动,到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题的键盘敲击这座千年名城正以“万亿之城”的壮志,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令人瞩目的“扬州加速度”。
在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墨,在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的画卷上挥毫。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描画的“路线年冲刺工业开票销售“万亿之城”的铿锵步伐,扬州以“建强产业体系”为核心,将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入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在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的竞逐中展现“绿杨城郭”的硬核实力。
漫步江苏汇成光电有限公司的LCD驱动IC封测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化测试设备如精密“外科医生”般对产品进行毫厘不差的检测。公司测试营运处副总监于杰介绍,这座省级智能制造工厂的关键设备联网率达100%,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为扬州“智改数转网联”的标杆案例,而这仅仅是扬州激活传统产业的一道缩影。江都区造船产业通过引进双低速机、太阳能蓄电池储能系统等绿色技术,打造出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康福”轮,航行时减少船体阻力,停泊时实现零排放,成为绿色航运的“中国名片”;邗江区数控成型机床产业集群以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推动高端数控机床精度达到微米级,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长成林”的蓬勃之势,在扬州大地随处可见。仪征汽车智谷科技园内,江苏泽景汽车电子为小米SU7量身定制的56英寸HUD屏幕,将路况信息投射至驾驶员视线前方,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点睛之笔”;高邮经济开发区的航天锂电科技凭借磷酸铁锂大圆柱4680全极耳电芯技术,为东风、三一等重卡提供动力,年产值突破50亿元;在扬州经开区,天合元氢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项目一期建设的1GW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产线,是国内氢能行业领先的自动化产线,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都能得到有效保证,助力扬州跻身全国氢能产业第一梯队。
科创平台的“强磁场”效应,为扬州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扬杰电子牵头成立的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与模块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构建“设计封装集成”全链条研发体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联合北京机电所、扬州大学等机构,在整机研发、碳中和技术等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航空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集聚千名航空人才、20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此外,扬州以“概念验证中心+科技商学院+创新联合体”的组合拳,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0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实现省级以上园区科创平台全覆盖。今年,扬州将举办科创景区“智”向未来2025扬州瘦西湖招商推介会、“中国美业港”杭集高新区产业推介会、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等多场活动,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新成果持续为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赋能加力。
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扬州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版图。2024年工业开票销售突破9000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2025年,40个专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300家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蓄势待发,100家“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引领转型。在这片兼具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利来国际入口扬州正以“干”字当头、“实”字打底,在“热辣滚烫”的变革中,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杨城郭”新传奇。
今年清明假期,扬州以36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携程数据显示其旅游订单环比增长25%,机票订单同比增长26%,瘦西湖更以“万花织锦”的春日盛景入选全省热门景区TOP5。这场文旅盛宴的背后,是扬州以“四季旺游”为轴心、利来国际入口以文化为底色、以创新为动能的系统化布局从“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万花会、鉴真樱花季、早茶文化周,到夏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日均万人涌入的科技震撼,从秋季七河八岛生态音乐节的声浪交织,到冬季温泉氤氲中非遗年货市集的烟火升腾,扬州以“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热点”的全域旅游节奏,织就一幅“古今辉映、四季皆景”的文旅长卷。
夜幕下的古运河,是这场文旅交响曲中璀璨的乐章。华灯初上,两岸灯光如星河倾泻。新推出的“大运扬州”游船项目,以“行进式游船+岸线光影秀+实景演艺”多维呈现,周末场次一票难求,码头排队的游客蜿蜒如龙,只为亲历这场“流动的史诗”。游船穿行于“入梦扬州”“吴王开运”等光影篇章中,仿佛穿越千年,与李白笔下的“烟花三月”共舞,与“运”同游,寻梦扬州。升级后的大水湾段,复古建筑灯火通明,桥上市民与船中游客隔空互动,“欢迎来扬州”的呼声与笑声回荡在运河上空
城市文旅的突围,根植于对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扬州通过聚焦非遗传承利用,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扬州陆续举办非遗年货嘉年华、“好运集”非遗主题市集等200多场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销售总额超3000万元,剪纸、胸花等非遗产品通过“非遗出海”走向国际市场。文艺创作持续发力,扬剧《郑板桥》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扬州艺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运河大剧院全年举办演出30余场。全市50多家小剧场全年演出超1万场,扬州评话、木偶戏等传统艺术与脱口秀、现代舞同台竞艳。
政策创新与产业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保障文旅市场的持续繁荣,扬州相继出台《扬州促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若干措施》《扬州市2025年促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2条措施》等政策,明确提出要支持文旅企业发展,招引举办一批高质量、高能级的演出活动和精品剧目等目标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扬州以“花式宠客”赢得口碑,全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外地游客凭身份证免费乘坐公交,市政府机关食堂连续多年对游客开放,敞开的“市委市政府大院”,大大缓解旅游旺季游客需求与接待能力之间的矛盾。数据印证:2024年扬州旅游总收入突破1036亿元,过夜游客增长16%,2025年春节假期OTA旅游订单人次总量、旅游订单金额总量均位列全省第四。
以“三都”金招牌为帆,扬州正驶向文旅融合新蓝海。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古运河,早茶楼里汤包蒸腾的热气与“微笑扬州”志愿者的问候交织,夜晚最后一班游船靠岸时,两岸灯笼渐次熄灭,而属于扬州的文旅传奇,永远亮着下一盏灯。(策划:孙劲松 文字:李源 张韦)